小V 说自己「对形象的比喻印象会深刻」,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个观点,优秀的比喻,都是为抽象的概念建立直观的理解,比如把抽象的观点、概念,用直观的视觉、听觉景象来替代,从而达到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如果这其中的构思更巧妙一些,就会给读者带来极好的阅读体验
忽然朝门口望去,一位年轻的女人,仿佛小鸟在起飞前一瞬间的感觉,站在那里看着我。
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里面提到关于比喻的一个创见:
佐藤以川端康成的著名的直喻即《雪国》中驹子姑娘那“像美丽的蚂蟥般的嘴唇”为例,颠覆了古典修辞学把比喻建立在“两类事物的类似性”这一基础上的定说,认为本质上并非直喻基于对象之间的类似性,相反,两个事物的类似性恰好是由于直喻才得以被创造出来和形成起来的“通过‘美丽的蚂蟥似的嘴唇’这一直喻,蚂蟥和嘴唇之间的互相类似这一看法是由作者向读者提出并要求着的。”
其实数学证明也是如此,有许多证明过程都过于复杂,「理解」都很难,就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比如对 π 是无理数的各种证明),而数学的发展过程,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去不断的简化和发现新的证明方法,让人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和「印象深刻」
人和 AI 的差别,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是非常巨大的,一台经过良好编程的计算机,可以轻松的进行高维矩阵运算,而人是永远无法做到的,并且这样的能力计算机一旦具备,就再不会丢失,别的计算机也可以轻轻松松的拷贝这个能力
怎么办呢?
真想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几亿年前问问恐龙们是怎么想的~